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玉器藝術風格演變

在中國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節玉琮,標誌著治玉工藝已與石器工藝開始分離。玉器造型較為複雜,已能碾琢陰線、陽線、平凸、隱起的幾何形及動物形圖案裝飾,具有樸素稚拙的風格。商周時代的玉器以形象單純、神態突出,多用雙勾隱起的陽線裝飾細部為其特徵,並出現了俏色玉器。春秋戰國時期玉器工藝有了廣泛的發展,各諸侯國競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漢玉器與精雕細刻的春秋戰國玉雕相比,在藝術風格上趨向雄渾豪放。

    漢玉隱起處常用細如毫髮的陰線雕飾,有如古畫上的游絲描一般剛勁有力,以彌補其立體感不強的弱點。這是漢玉技法上的一個特點,對後世玉器有著深刻影響。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澤瑩晶,質地精良,技術精湛,禽獸花卉的題材和玲瓏剔透之器增多,寫實能力大為提高,開始出現世俗化的傾向,在形神兼備上達到了極高的造詣。這與當時繪畫、雕塑藝術的成熟有著密切的關係。元明清時期南北兩地玉器普遍發展,是中國玉器史上極其光輝的時代。現存北海團城內的元代瀆山大玉海,明汪興祖墓出土的玉帶板,朱翊鈞墓出土的玉圭、玉帶鉤、玉盂、玉碗、玉壺、玉爵、玉珮等可以代表這時期玉器的特點。

    在繼承宋代玉器特點的同時,出現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瑣的兩種互相排斥的傾向。元明玉器還受到文人書畫的影響,發展了碾琢文人詩詞和寫意山水畫的玉器,也往往鐫刻名家款識,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時期的玉器因玉材豐富、皇家提倡和社會需要,技藝成熟達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國維吾爾族的碾玉工藝富有地方色彩,是中華民族玉器藝術寶藏的組成部分。在後期封建社會仿古思潮影響下,以「返樸」為目標,追仿「漢玉」風格而生產的各式玉器,被稱為仿古玉,這種玉器始於宋而盛於明清,有著自己特殊的美學價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組成部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