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掘金清代外銷瓷:藝術價值不容忽視

精品外銷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特殊的歷史價值,值得古陶瓷研究者做深度的發掘研究,同時也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清代外銷瓷


  精品外銷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特殊的歷史價值,值得古陶瓷研究者做深度的發掘研究,同時也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統籌/本刊記者 孫 森 文 / 馮小琦

  馮小琦(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近年來,隨著水下考古工作的開展,中外文化交流,陶瓷界很多專家、學者、借助出國考察的機會,對外銷瓷做了一些瞭解,獲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於外出考察機會較少,加之語言交流上的障礙,在查閱相關的外文資料時難免遇到一些困難,故而使得對外銷瓷的研究沒有如傳統瓷器研究得那麼深入。

  我國的陶瓷外銷,從唐代開始,當時著名瓷窯邢窯、定窯、越窯、長沙窯等窯的瓷器輸往國外。到宋、元時期,隨著航海業的發展,中國陶瓷的外銷呈現空前繁榮的局面,主要銷往東南亞地區。景德鎮窯的瓷器在伊朗、土耳其均有收藏。明末清初,瓷器開始銷往歐洲各國,而且數量巨大。從目前國外收藏的瓷器來看歐洲很多國家都收藏有中國瓷器,北美特別是美國收藏的中國瓷器數量也很多,美國的各大博物館都能看到中國瓷器,而且還有一定數量的官窯瓷器,其來源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近幾年的水下考古,也發現不少明末清初時期的沉船,打撈出水的瓷器數量也不在少數,明末清初時期最為典型的莫過於克拉克瓷器。西元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上捕獲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號”,船上裝有大量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這些瓷器裝飾特徵明顯,一般器物多為開光裝飾,有八開光、十六開光。器形以大盤為多,歐洲人把這種瓷器命名為“克拉克瓷”。對外貿易最鼎盛時期應該是清朝初期,主要銷往地是歐洲地區。

  清代外銷瓷從品種來看,青花佔據數量較大,此外還有各類彩瓷,粉彩、五彩等,其中加金彩的數量很多;從造型上看,一類是中國傳統的器型,數量占絕大多數;一部分是具有明顯歐洲風格的器物,這占外銷瓷的比例較小,如湯盆、剃須盤、奶杯、水器、雙口瓶等,這些器型在國內沒有發現,很可能是按訂單來樣燒制而成;還有一類與中國的傳統瓷器造型略有差別,是在傳統器型的基礎上,在局部略有變化,造型比例略有不同,如將軍罐、觀音瓶等器形有不少比國內同類器型加高了。

  從紋飾上看,大多數紋飾都是中國傳統的繪畫風格,如花卉、人物、動物等,也有部分是歐洲來樣定制的圖案:如一些典型的歐洲人物肖像(帝王肖像,名人肖像)、徽章、花卉(鬱金香)、船紋(反映航海題材)以及清裝人物圖像等,這些紋飾在國內瓷器上十分少見。從沉船打撈的瓷器和國外的各大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家的藏品可以看出,很多外銷瓷並不是一兩件,而是成套的,幾件、幾十件、甚至上百件,成套的瓷器特別是餐具目前在國內也很少見到,僅存為數不多的同治等時期的官窯瓷器。

  銷往歐洲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外銷瓷精品和中國的官窯瓷器比較接近,但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根據歐洲檔案記載,中國明末清初銷往歐洲的瓷器數量巨大,外銷瓷的製作,工匠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相當大的工作量,在胎土的錘煉上必然沒有官窯的精細,而官窯瓷器的製作不計成本,精益求精,所以從瓷胎的緻密度來說官窯的胎土更加細膩,外銷瓷的胎相對要粗一些。同樣大小的器物,官窯器的手感重量一般明顯要重於外銷瓷。從外銷瓷的繪畫圖案中可以看出當時的製作工人繪畫功底都非常好,繪畫技法嫺熟精道,紋飾自然流暢。比官窯有些刻板的紋飾更具有欣賞力和感染力。現在有些仿製品,也未必能達到當時的水準。

  清代時期,在歐洲,外銷瓷的主要使用者是皇族、貴族,當時以擁有中國的瓷器為財富的象徵。貴族們的住所都有專門的房間擺放這些瓷器,很多瓷器被很好地保存下來,而流傳下來的外銷瓷數量也很驚人。據有關數據統計,大約完整的外銷瓷在百萬件以上,有瑕疵的就更不計其數,估計遠不止這個數目。

  總之,一些精品外銷瓷在藝術、工藝方面,並不亞於官窯,而且外銷瓷總體存世量較多,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特殊的歷史價值,值得古陶瓷研究者做深度的發掘研究,同時也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