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的排座
今日有朋友新得一串十八羅漢,想重新穿錢,問我一個問題,說十八羅漢的排列不知是否有講究?不想串錯了鬧笑話,我告訴他:
    按理說是有的。做的講究的藝人也是按傳統排列的。但現在市場上的十八羅漢已經脫離了傳統概念中的十八羅漢而演變成了十八頭像。呵 呵 !
降龍,
伏虎以前是尊者,在清前期還不算羅漢。是清乾隆年間給加上的。排隊列最後。
     關於十八羅漢的傳說;民間有很多種版本,查看相關資料,個人認為比較權威的一種說法摘錄如下:(供參考)
【簡介】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十八羅漢原只有十六羅漢,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均是歷史人物。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最後定版於清乾隆年間。
【相關記載】
  十六羅漢(羅漢即阿羅漢,又稱十六尊者)。據經典說,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盤。西元2世紀時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中,更記載了十六阿羅漢的名字和他們所住的地區。這部書由玄奘法師譯出之後,十六羅漢便普遍受到我國佛教徒的尊敬。到五代時,繪圖雕刻日益普遍起來。後來畫家畫成了十八羅漢,推測畫家原意可能是把《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和譯者玄奘也畫在一起。但後人標出羅漢名字時,誤將慶友列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又重複了第一位阿羅漢的名字成為第十八位。雖然宋代已經有人指出了錯誤,但因為繪畫題贊的人有的是名書畫家和文學家,如貫休、蘇東坡、趙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羅漢便很容易地在我國流傳開來。
【歷史記載】
  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
  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十八”這個數是一個吉數,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量表達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部論》”、“十八界”、“十八變”、“十八層地獄”等,“十六羅漢”變為“十八羅漢”顯然與這種“十八”情結有關。十八羅漢是在十六羅漢的基礎上加上另兩位而形成的。
【十六羅漢的名稱】  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六羅漢的形象】  是後來的藝術家憑著自己的想像畫出來的,原本沒有定型的形象。現存最早的十六羅漢雕像在杭州煙霞洞,是吳越王的妻弟發願所造。
【最早紀錄】  最早記錄這件事的是宋代蘇軾,他在《自南海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羅漢》一文中,一一列舉出十八羅漢的姓名。前十六位羅漢即《法住記》中列的十六羅漢名,新增補的兩位羅漢,第十七位是“慶友尊者”,即《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位是“賓頭盧尊者”,這與第一位其實是同一位,只不過一個用全稱,一個用尊稱而已。後來,宋代志盤在《佛祖統計》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見解,認為第十七位應是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是君徒缽歎尊者,也就是“四大羅漢”中不在“十六羅漢”中的那兩位。
  但是,到清代乾隆年間,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認為第十七位羅漢應是降龍羅漢即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是伏虎羅漢,即彌勒尊者。皇帝欽定,自此十八羅漢就以禦封為准了。藏傳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是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彌勒。十八羅漢取代十六羅漢後,影響越來越大。十八羅漢的石窟雕像不多,但在寺廟中則比較常見,一般塑在大雄寶殿中,作為釋佛或“豎三世佛”的環衛存在。
【十八羅漢的名稱】  一般寺廟供奉的十八尊羅漢是指降龍.伏虎.笑獅.騎象.坐鹿.布袋.芭蕉.長眉.歡喜.沉思.過江.探手.托塔.挖耳.看門.開心.舉缽.靜坐諸羅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