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鸛魚石斧圖

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 陶繪 畫面縱37厘米 繪於一隻作為葬具的陶甕器表腹部 藏河南省博物館

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完整的繪畫作品,1978年出土於河南臨汝閻村。白、黑、土紅色彩與土黃色的陶衣共同形成了一個強烈、單純、質樸的彩色畫面。畫面正中的魚和右畫的石斧均用工整而粗重的黑線勾出,魚鰭、石斧上的刻紋及綁紮石斧的繩索也以粗重黑線寥寥數筆勾剷而成,魚眼及斧上的鑽孔則均以一小黑圓點畫出,加上垂直、穩定的構圖,使它們在畫面上顯得莊重。最有趣的是與斧柄垂直的石斧向右傾斜,而斧柄向左微彎,使整個斧子具有一種動感的力量,彷彿它要向下砍去。右斜的斧刃正好與左斜的鸛鳥相呼應,使得畫面上每件物體都有一種動感而整體上又均衡平穩。斧柄上手握部分和魚的尾鰭,都塗成了深色,不但增加了色彩結構的穩定,也使描繪對象的特徵更加突出。

畫面左邊的水鳥,按習慣沿稱它為鸛鳥。長嘴高足短尾,為叼起一條沉重的魚來,不得不以兩足為支點,身體和長頸則後仰而傾斜。在對象的神氣與體態上都選擇、描繪得十分恰當明確。為了突出鸛鳥的潔白,鳥身用白彩平塗而未用線條勾勒。鳥大眼睛用線條勾成圓圈,並在正中點上了瞳仁。鳥的膝關節凸出,顯得情趣盎然。

畫中的三個形象在用線、用色與佈局上處理的不同,體現了作者匠心獨具的構思,形成了統一而有變化的畫面。

這幅作品中的描繪對象,可能含有特殊的紀念性意義。畫面上的不同動物,或許象徵著不同部族之間的聯盟、交往或鬥爭。也有人認為石斧是父權社會中權力的象徵,這件葬具本身大而特殊,所葬的可能就是一個部族的首領。總之,雖然對這幅作品的含義有各種解釋與推測,但是這些題材的描繪手法,卻已經包含了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徵,使它成為了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