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古畫的鑒別與欣賞 有時可在畫外下功夫

傳聞拍賣張大千一幅《仿石溪》的山水,由於真偽問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在法庭上雙方各有陳述,因為買賣雙方都具有專家的鑒定書。
   
    畫家作品的真偽確實很難判別,有的真中有假,有的假中有真,個別摹作,功力不在原作之下。比如宋代米芾,一代大家,但他也有摹仿別人的偽作。然而他也有被別人所騙的時候,有一幅《唐明皇幸蜀圖》,他誤鑒為李思訓(世稱大李將軍)的作品,後人據年代推算,李思訓早在「安史之亂」之前的四十年就死了,安能畫此幸蜀之圖。
   
    當年張大千本人,也曾有過摹仿石濤的作品,頗能亂真。當時的前輩畫家和日本專家,都曾被他騙過,此軼事畫壇亦有傳聞。
   
    鑒別古畫有時可在畫外下功夫。明代以前的畫紙,都有麻的成分,到了清初以後,就不見麻了。在折扇上作畫,始於明代成化年間。凡屬尺頁,總是成雙數的,如單數,那就是缺頁了。對聯始於明末,在嘉靖以前的對聯,就靠不住了。
    還可關注印章。關於印章用的印泥,最初是朱墨並用,是用白芨水或蜜汁調色蓋用的,實際上是水印,油印是北宋以後才用,而用艾絨摻和是始於元代,待到普遍使用時,已屬明代中期的萬歷年間了。還有,凡畫仕女或花朵而用鉛粉打底的,則是在乾隆年間才開始的,所以明代作品上出現鉛粉,必是贗品無疑。
   
    作品有偽還因為代筆之作屢見不鮮。大約因作者事務繁忙,精力不繼,而求索盈門,出於無奈,往往由學生,兒子代書代畫,然後自己題款。這種作品中,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據傳王羲之的代筆者為張翼,宋代馬遠的代筆者是他的兒子馬麟,文徵明的代筆者為朱子朗,而唐伯虎則往往請自己的老師周臣代筆,董其昌的代筆者為趙左。清代劉墉書法的代筆者,竟是他的三個侍妾,名喚月華、春曉、四姐,三人輪流代勞。
   
    書畫的真偽,在收藏家或古董商心目中,當然是頭等大事,但對我這個純粹的欣賞者來說,真也好,偽也好,只要是一幅神完氣足的作品,就是好畫。有的贗本,作者自身的功力水平甚至超過原作者,但因他運氣不佳,知名度不高,才不得已而為之。當年張大千畫贗本石濤畫,可能比石濤的真本還好一些,所以使資深行家也上當受騙。今天張大千的作品也有真偽問題了,我看大千先生天上有知,會心平氣和的。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只不過歷史的重演而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