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OC與緊急避孕

緊急避孕是指在無避孕或避孕方法失誤後的一定時間內,採取的一些短效補救措施。

  緊急避孕的適應症,一類為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者,另一類為避孕措施失誤者,包括避孕套破裂、滑脫;陰道隔膜放置不當、破裂或過早取出;體外受精失控;安全期計算錯誤;IUD脫落;漏服避孕藥等。已確診妊娠者為緊急避孕的絕對禁忌症。有血栓性疾病、因為緊急避孕藥物和方法都不能終止妊娠。

  緊急避孕的方法

  (1)帶銅IUD在無避孕措施的性交後5d內,放入帶銅IUD。放置前必須檢查陰道清潔度、滴蟲、黴菌,婦科檢查除外盆腔炎。放置方法按照節育手術操作常規。放置後可能有下腹不適、疼痛,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過多等副反應。

  (2)甾體激素類藥物

  Yuzpe法:Yuzpe 配方的每次劑量為炔雌醇0.1mg和炔諾孕酮1mg(或左炔諾孕酮0.5mg),在性交後72h內口服,共服2次,間隔12h服用。其失敗率約為2%-3%。國內無此種現成的藥品生產和供應,可用複方18甲基炔諾酮短效口服避孕藥來代替(每片含炔若孕酮0.3mg,已炔雌二醇0.03mg),在性交後72h內口服4片,12h後再服4片

  左炔諾孕酮(LNG):是一種合成的孕激素,每次1片,每片含左炔諾孕酮0.75 mg,共服2次,間隔12h。其失敗率約為2%。

  小劑量抗孕激素藥物米非司酮:性交後72h內口服1片(10mg或25mg),失敗率約為1%左右。

  緊急避孕藥物的副反應

  3種藥物均有相同的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不規則陰道出血、月經改變、頭疼、頭暈、乏力及乳房脹痛,但程度不同。

  (1) 噁心 服用Yuzpe法的婦女發生率最高,約為50%;LNG次之,約為25%;米非司酮最低,約6%-7%。一般持續不超過24h。

  (2) 嘔吐 服用Yuzpe法的婦女約有20%發生嘔吐;LNG者約5%-6%;米非司酮者1%。與食物同時服用或睡覺前服用可減少噁心和嘔吐。如果在服藥後1h內嘔吐,應補服1次。

  (3)不規則陰道出血 有些婦女服藥後會有點滴陰道出血,一般無須處理。隨著藥物劑量的減少,陰道點滴出血發生率有所下降。

  (4)月經改變 多數婦女服藥後月經按期來潮,有一部分婦女月經提前或延遲。用藥後的月經延遲是米非司酮緊急避孕的最主要缺點,雖然隨著藥物劑量的減少,月經準時來潮率有所上升,月經延遲的平均天數明顯減少,但是,月經延遲的發生率仍有25%-28%。

  (5) 其他副反應 頭疼、頭暈、乏力及乳腺脹痛症狀。嚴重者可用止痛藥治療。

  常見問題及解答

  什?是緊急避孕藥?

  是指在無防護或避孕失敗後(如避孕套破損或滑出陰道)幾小時或幾日內(一般72小時內),為防止非意願性妊娠而服用的甾體藥物。如毓婷、安婷等。使用緊急避孕藥亦可降低人工流產率,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併發症。但激素類藥物對婦女的保護都僅為一次性,且不宜長期反復使用。至今尚未發現可在每次性交後常規使用的事後避孕方法。

  緊急避孕藥如何防止受孕?

  在月經週期內不同時期服用緊急避孕藥,可產生三種不同的作用:抑制排卵、干擾受精過程,或阻止受精卵在子宮內著床。當受精卵在子宮內著床,懷孕便正式開始。因此受精卵一旦成功在子宮內著床,緊急避孕藥便不能再產生避孕作用。

  服用緊急避孕藥後又發生性行為,緊急避孕藥的效果是否受影響?

  服用緊急避孕藥後再次發生性行為如無防護性同房仍有妊娠的可能,所以,服用緊急避孕藥後又發生性行為,必須使用避孕套或其他阻隔避孕法。

  另外,如果前次性生活已有受精卵形成且著床已發生,則服用緊急避孕藥後無效。

  緊急避孕藥有效率較高,為什麼不能取代定期避孕藥如媽富隆呢?

  雖然緊急避孕藥在防止非意願性妊娠的成效很高,但並非百分百奏效。就算使用準確,也有2%的失敗率。

  若婦女經常以緊急避孕藥作避孕用途,懷孕機會會比用其它定期避孕方法為高,這亦是避孕藥不能取代定期避孕藥物的原因。

  緊急避孕藥可經常使用嗎?

  緊急避孕藥不應經常使用作避孕用途,只可作緊急用途。其它可長期使用的避孕方法(如:複方口服避孕藥、宮內節育器 、結紮等)的避孕效果更高,而且副作用更少。此種避孕藥1個月只能使用1次,而有些年輕夫婦不懂得此藥的使用知識而使用兩次甚至多次。殊不知,這樣做是極其有害的。因為緊急避孕藥屬於孕激素類藥,如超量及頻繁使用此藥,會引起月經紊亂,並可影響身體健康。因此,使用緊急避孕藥只能是在常規避孕方法失敗的情況下採取的一種緊急補救措施,而非常規措施。

  複方口服避孕藥如媽富隆 有什?優點?

  婦女如能正確及每天準時服用複方避孕藥(如媽富隆),避孕效果非常高,包括防止宮外孕。此外,一旦停止服用,即可在短期內回復生育能力。複方避孕藥亦有助於調節月經週期,使經期規律化、減少經血量及緩和經痛,並減低患上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貧血、盆腔炎和良性乳房腫瘤的機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