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安全管理應該怎麼管——從“和諧”的角度談安全ç®

 安全管理不是寫文章,寫的時候要更多的想現場;安全的話不能亂說,說的時候要心情平穩,不能激動和冒進,要來回考慮一下是否可能引起別人誤解和現場違章;應能夠正視,不能“言以文傳”也好,因為你的筆下關係了很多條生命,畢竟現在的安全管理局面大體是平穩的;安全管理是科學,要經過實踐,不能迷信和盲從別人的經驗。
  現在的安全生產局面大體穩定,得益於兩個改變:一是全員安全意識的提高,大家都有安全與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初步認識,二是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各級管理者都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清醒認識,這是許多人辛勤工作,想方設法,強化管理的結果。制定“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工作方針的、編制各類《規程》和《規定》的是高人,但是,在大家都知道要遵守法律、法規、規程、規範、規定有關條文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會有事故的發生?關鍵是執行不到位。

  安全管理說起來很簡單,硬杠子就是硬杠子,為什麼會執行不到位呢?會有不知道要執行哪句話的情況嗎?會,因為沒有意識到,或者被有些複雜的管理程式干擾了意識。會放任自流、冒險施工嗎?會,因為雖然都知道失手了後果會很慘痛,但沒有人進行管理,或者是條件不具備,為了工程就那麼做了吧。這些又是為什麼呢?安全管理我們來操作和負責,能否有一個更優良的管理環境,讓我們把注意力投入到現場,幫助工人們遠離風險,平安施工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但是,做的多就對嗎?沒有掌握好分寸,就會出錯。以前的“實事求是”,現在的“和諧”,人們常說的“人性化管理”,都在向我們昭示,我們要知道現場哪些做法是與本質安全息息相關的,“以人為本”,當然是以現場的那些人和事為准,不必要的紛擾,不利於施工;能否“先減負,再加壓”,含水分壓好了也有千瘡百孔,好材料才能煉出精鋼。

  那什麼對了,什麼又錯了呢?安全管理是個系統工程,我來說說我認為錯的,錯誤剔除了留下的就會更安全;同時,也儘量根據我的認識,說說怎麼“整改”,有“破”有“立”才是好文章。

  一、檔的學習與執行

  各類檔,是管我們的思想、提高認識、給大家提醒的,現場許多的管理內容,需要靠思想來掌控。但是,如果滿足於用檔傳達檔的表達方式,能算是執行了檔精神?各類檔的內容都不難理解,否則就不算好檔,精髓就在那麼一點兩點,目的是落實;可是一個檔說的事,非要再搞個檔意思一下,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追求“大而全”,還要全體人員認真學習,領悟精神,並留下學習記錄,到底我們是學習初次的那份檔還是各次轉發時的要求?時間都用來寫記錄了,檔執行效果就會弱化,漸漸地,學習檔精神和執行檔要求的工作就停留在形式上。上個檔說“嚴格檢查,確保不留死角”,下份又來上這麼一句,一個檔執行到位了,哪里還存在死角,是否是執行的指導意義差了些?同時給出執行的標準和級別如何?個人感覺到,這裏的“形式主義”嚴重,有點“大躍進”的味道。

  二、檢查的程度與方式

  檢查工作是必須的,可以瞭解情況、督促作風;但是,檢查過於頻繁,對正常的施工生產也有不利影響。一個千把萬預算、十來個管理人員的專案,每月接檢好幾次,車來車往,牽涉了現場太多精力,還不計算來回的花銷和施工時間的耽誤。檢查時,也只是查查資料,聽聽彙報,看看佈置好的現場吧。

  可否根據管理職能的不同,統籌規定一下各級人員去檢查的次數?現在通訊如此便利,後方可以很真切地瞭解到實際生產情況,不一定非要到現場去看“黃沙白土”。

  同時,我們要認識到,現場的人最瞭解情況,在保有制約機制的前提下,充分相信現場的管理人員,依靠他們開展工作,這是一個大的方向;放權,也能發揮能動性。

  三、考核指標的設置

  一直說的都是“精細化管理”,現在是細了,但看不到精,考核的問題就在於指標太細了。對現場專案部(還是一千萬的工程)考核一次,要十幾張紙,幾十個大項,大項裏還有眾多的檢查子目;真的要如此考核,必須在本部和現場來回跑個兩、三天。安全不是這麼管的,現場事故的發生,不在於紙面上的東西,不在於定式化的東西,就在於那一點點管理和操作上的疏失,考核對於控制事故,並不是直接起效果。

  當然,考核作為輔助工具,可以體現出管理水準,促進能力提升,對保障施工安全是個幫助,那可否將考核的指標設置清爽些?十項也許就夠了,也都只是大項,由檢查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對現場做評判;再細也要由人操作,為什麼不給人發揮能動性的機會,這樣的評判,對安全“系統性”的把握或者更加清晰。

  四、資料的規範

  法制社會的建設,形成現在以證據說話的局面,反映在管理上就是做資料,或者說留證據,但這決不是“預防為主”的本意。雖說“資料是在管理中形成的”,可是往往有許多資料要在後期增補,這是因為要求的越來越細,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眾人拾柴火焰高,就把資料搞的越來越複雜,卻少了細緻到什麼程度的標準。

  各級管理我們必須服從,我們也樂於聽取多方面的建議,但是安全科不是資料科,有大量的管理工作要做,我們要給社會的是一個堅強的安全管理體系;都說“用資料說話”,用資料能說什麼話,不還是人說嗎,怕就怕人根據自己的見解隨意說。請簡化資料,否則,我還要做資料,我不敢違背。

  五、文明施工的標準要求

  施工現場的安全文明施工狀況良好,就是要做到“賞心悅目”嗎?要知道,思想觀念的影響力巨大。施工現場是黃土,非要用淨水潑街?黃沙、石子因為重力自然堆成錐形,非要把表面攤平?把堆起來的土表面捋平,想幹什麼呢?多大的代價,什麼樣的國情,哪里來的審美觀,有必要嗎?所謂“安全文明施工狀況良好”,應該是“井井有條”,做到這個,就能控制住現場因為環境因素引起的安全隱患了。根據需要進行綠化等佈置當然必要,在現場把土堆成方塊,好象在炮管裏插花,是“止戰”之勢。

  幾千平方的基建現場,眾多的檢查人員找到一個煙頭,就說環境衛生條件不良好,這算不得和諧吧?在沒有沒有可燃物、沒有火災隱患的情況下,給大夥抽點煙吧,帶頭檢查的人是不是不抽煙啊。

  六、事故的處理意向

  安全生產,人人有責,但是,不是事故發生後,人人有錯;直接、間接、管理等等原因的分析查找,有時候沒有對責任進行公正認定。事故發生後,說工作中哪點沒有做到位,不然怎麼會發生事故,往往就被大家默認了,但是管理的脈絡龐雜,管理的細節已經很多,這樣找出來的原因不一定能用來指導施工生產,不一定能用在預防上,有些還只是想當然。“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外來的人或許能客觀的看到些問題,這其實更多的是“組織”上的差別;會不會出現你對一個管理體系瞭解了,就被它同化了,自己也找不出毛病的情況呢?理由在事後好找,原因的分析還應該更客觀些。

  經過對事故情況的認真分析,如果真的有錯,各級管理者當然必須承擔責任;但施工現場如戰場,如果與“錯誤”確實沒有什麼聯繫,處理時可否說明,你沒有做錯,但是你要負責,這樣對人才是公平的,也是正確的宣傳方向。“錯誤”意識消除了,責任意識就會得到加強。

  另外,一直都說處罰不是目的,是手段,我們的手段用對了嗎?資訊高速公路的建設,開創了資訊時代,提高了服務行業的產能,這說明資訊是很重要的管理工具;不能一罰了事,罰了一個人只是他知道了要怎麼辦,要進行宣傳,讓別人瞭解到了相關資訊,這樣才能把處罰一個點的影響傳遞到大片的管理區域。“宣傳”能夠體現出處罰“手段”的含義。

  說這麼多,未必就能適用,因為每個人接觸到的管理事物不同,經驗和理論是在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但這都是我感覺到的執行過程中指令意味太濃、牽涉精力太多、實際效果較差、與“和諧”概念不相符的地方。請同志們相信,安全管理,我們從沒有懈怠;我們記得的只是過去的成功經驗和慘痛教訓,不是過去的成績,任何時候,我們考慮的都是下一步的風險。安全管理要管細節,而不是細化,細化只是形式,細節要靠認真的分析和把握。我們該圍繞著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多做工作,不任由管理資源虛耗。我們不要去追求表面的和諧,要內在的和諧;不要面對面的和諧,要手拉手的和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