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期是花鳥畫藝術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時期。各種畫派都有一些能手活躍在畫壇上,同時,一些代表著深刻變化的富於個性和新的氣息的畫家出現了。他們就是所謂的「揚州派」或稱「揚州八怪」的一批畫家。
「揚州八怪」是汪士慎(字近人)、金農(字冬心)、黃慎(號癭瓢)、李■(字復堂)、高翔(字西園)、高鳳翰(字南阜)、鄭燮(字克柔,號板橋)、羅聘(字兩峰)、閔貞(字正齋)、李方膺(字晴江)等人,其中並不完全是花鳥畫家,但主要是花鳥畫家(八怪的名字各書也不盡同)。他們各有自己的風格,但有共同特點而與清代初年其他各花鳥畫家不同。他們以徐渭、陳道復和石濤的方法,大肆奇逸的筆墨,發揮了個人的創造(圖353、354、355、356)。
他們的產生也是由於時代風氣的變化。乾隆年間書法藝術在風格意趣上開辟了新的道路,長期以來受朝野上下尊崇的「帖學」,即從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以來書跡匯刻而成的各種「法帖」,人們對之逐漸失掉了信心,轉而重視古代的碑碣刻石,而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楷體初興時期的刻石。這種石刻筆劃間多波磔,很有鋒芒,非常遒勁有力,和一向為人喜好的纖弱的已喪失了活力的「台閣體」書法風格完全不同,這種書法風格愛好方面的變化是在時代生活影響下美學思想的變化,是中國繪畫藝術中近代畫風的開始。
揚州派出現以前的花鳥畫派,無論是惲、王、蔣、鄒,所表現的藝術風格在基本上是一致的:蘊藉和雅,精工妍麗,筆跡宛轉,敷彩柔美。他們在描繪多種多樣的花卉的方法上大大開拓了表現的范圍,但在藝術風格上是拘囿於象「台閣體」書法一樣的傳統趣味中。
揚州派的富有個性,突破了傳統的美醜界限的風格是帶有反正統的異端的意義的,其興起於揚州也不是偶然的。正因為揚州是距離宮廷藝術風氣中心較遠的一個商業發達的城市,更容易擺脫社會風氣自然形成的束縛。李■原來是蔣廷錫的弟子,並曾被吸收入畫院,就因為「風格放逸」的緣故不能見容,而成為揚州派的代表畫家之一。揚州派的畫風雖然有新的意義,但因為這些畫家仍是封建社會的士大夫(其中有的是失意的官吏,如鄭燮),雖然他們在作品中表現了自己對於自然事物的體會與認識,並且出現了他們自己創造的新的表現方法,他們的藝術還不可能在技術和風格的創新以外,在繪畫藝術中引起更根本的變化。
曾在揚州居住很久的另一花鳥畫家華巖(公元一六八二——一七五六年,字秋岳,號新羅山人),出現在康熙乾隆年間可以認為是代表正統的花鳥畫風的最後一個有影響的畫家。他的風格被形容為「縱逸駘宕」和「秀逸」。他是揚州派以外的一個對於推進花鳥畫藝術的發展作出貢獻的重要畫家(圖351、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