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蘆雁圖

蘆雁是中國畫的傳統題材,歷代的詩人、畫家留下了許多表現蘆雁飛、鳴、食、宿的作品。邊氏蘆雁圖形象生動,造型極為準確,擺脫了前人繁細的表現手法,刪繁就簡,形神兼備。其在雁的喙間、足部略施赭黃,使墨彩達到了和諧的統一。他認為「畫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並根據紙墨的特點,大膽落墨,顯示了其繪畫上的深厚功力。壽民用寫竹法繪蘆葦,濃淡、枯潤、疏密兼面有之,多以赭墨繪灘頭、蘆葦,雅淡有致,深得「遺貌取神」的妙趣。後來擅長蘆雁的畫家,如薜懷、程璋等人,皆仿「葦間居士大意」,可見其對後世影響之深。
  邊壽民(1684—1752)原名維祺,字壽民,後以字行,更字頤公,號漸僧、葦間居士。江蘇山陽(今淮字)人。諸生,工詩詞,作山水、花卉,別有逸致,間工書法。《淮安府志·人物》本傳稱其書法鍾太傅,畫入逸品,尤以蘆雁著稱。所題詩詞皆超逸有理趣。結屋城東北隅,擅山水之勝。程嗣立(篁村)、華(新羅山人)為繪《葦間書屋圖》,一時名流題詠殆遍。壽民與時人陸立(竹民)、周振采(白民)並稱「淮上三民」。秦祖詠在《桐陰論畫》三編捲上稱其作品:「翎毛花卉,均有別趣。潑墨蘆雁尤極著名。所見不下十餘幅,筆意蒼渾,飛、鳴、游泳之趣,一一融會毫端,極樸古奇逸之致。蘆灘沙口,生動古勁,有大家風度。」又稱「潑墨蘆雁創前古所未有」。並把邊壽民的作品列為神品。可見邊壽民的作品在當時是具有一定影響的。
  
蘆雁圖名稱:高劍父 蘆雁圖 立軸
  材質、形制:設色紙本
  尺寸:100×51cm
  介紹:
  題識:民國三十二年春劍父
  鈐印:高侖之璽
  高劍父(1879~1951), 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名倫,字劍父,後以字行。1879年10月12日生於廣東省番禺縣,1951年6月22日卒於澳門。高劍父兄弟六人,他行四,五弟高奇峰,亦善畫,與他同為嶺南畫派的先驅。高劍父自幼失去雙親,家境貧寒。少年時曾在族叔的藥店中做學徒。其族叔能醫善畫,使高劍父從小對繪畫產生了興趣。14歲時經人介紹,隨居廉學畫。因聰穎敏悟,進步較快,深受居廉器重。一年後又入黃埔水師學堂學習,不久因病輟學,仍回居廉門下研習繪畫。17歲時,轉入澳門格致書院(今嶺南大學前身),從法國傳教士麥拉學習素描。不久,返回廣州,在述善小學堂任圖畫教師,又從當時在兩廣優級師範任教的日本畫家山本梅崖處接觸到日本繪畫。通過與麥拉、山本的交往,使高劍父進一步開闊了眼界,接受了外國藝術的滋養,從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傳統中國畫的志向和決心。以後,他又東渡日本,以求深造。初與廖仲愷、何香凝同住一處,以賣畫為生,並先後加入白馬會、太平洋畫會、水彩畫會等日本繪畫組織,研究東、西方繪畫。後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1906年他參加了同盟會,任廣東同盟會會長,積極從事民主革命活動,並與陳樹人、高奇峰等人先後在廣州、上海創辦《時事畫報》、《真相畫報》及審美書館,宣傳革命主張,倡導美育,推行中國畫的革新運動。於是以高劍父為首的嶺南畫派,開始以嶄新的面目活躍於畫壇。
  孫中山逝世後,他對當時的軍閥、官僚統治極為不滿,遂放棄從政,辦春睡畫院,收徒授藝,專心致力於中國畫的革新。1930年,他到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及南洋群島等地考察,並舉辦個人畫展、宣講中國美術。爾後又赴歐美考察美術。其畫多次參加國際展覽,引起歐美畫壇的重視,先後獲得意大利萬國博覽會金獎、巴拿馬及比利時萬國博覽會最優獎,部分作品還被一些國家的博物館收藏。
  高劍父晚年主要從事美術教育,除春睡畫院外,還先後創辦過南中美術專科學校、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並擔任中央大學、中山大學教授,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如方人定、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黃獨峰等都出於他的門下。
  高劍父一生不遺餘力地提倡革新中國畫,反對將傳統繪畫定於一尊;主張折衷,即一方面折衷於傳統文人畫與院體畫之間,又折衷於中國傳統繪畫與東西方繪畫之間;強調兼容並蓄,取長補短,存菁去蕪。在創作上,他對人物、山水、花鳥均有很高造詣,其畫筆墨蒼勁奔放、充滿激情。另外,他還長於書法,喜用雞毫筆,風格雄厚奇拙。
  高劍父在中國畫傳統技法基礎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畫法,著重寫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開創了嶺南畫派。《東戰場的烈焰》是畫家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畫家以西洋繪畫中的光影處理和素描關係,融進中國的墨筆來表現祖國河山被日本帝國主義轟炸後的情景,滿目瘡痍,一片廢墟。是畫家的親眼所見,也是畫家的寫生之作,畫家是以無比悲憤的心情來創作這幅作品的,以喚起民眾的覺醒和抗爭精神。正如右下角印章所刻:「亂畫哀亂世也。」明顯地表現出畫家的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思想。
  高劍父早年東渡日本留學,學習東西洋繪畫。回國後提倡新美術運動,在廣州創辦〞春睡畫院〞,培養美術人才,他的融會中西的藝術思想影響了好幾代人。高劍父先生活動於辛亥革命的風雲之中,他的藝術創作也貫穿著他的革新思想。他既有深厚的傳統繪畫基礎,又從事過西洋繪畫的研究,在藝術上得到不少新的啟示。他是近代我國最早嘗試融合中西和東洋畫法的先驅。高劍父先生既擅長寫意,也能畫工筆。他大膽的融合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和西洋、日本畫法,注重寫生。他的繪畫追求透視、明暗、光線、空間的表現,尤其重視水墨和色彩的渲染,創造出一種奔放雄勁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在近代中國畫壇上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生平著作尚有《中國現代的繪畫》、《國畫新路向》、《蛙聲集》、《佛國記》、《劍父碎金》、《喜馬拉雅山的研究》、《佛教革命論》、《聽秋閣畫跋》、《春睡藝談》等書。先生晚年隱居澳門,公元一九五一年病卒。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