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原始玉器的意象獲取

我們從已知的各原始文化層次中產生的玉器作品可以知道,原始人在自然和超自然的領域內,以他們特殊的心理感知方式組織起可和原型相似的和超原型的各種意象。而這些意象的獲取途徑和方式是多方面的。

    應該說,在長期的心智和意識發展過程中,原始人逐漸地把自身從自然生活環境的存在物中分離出來,並通過對自然存在物的感悟,以不斷提煉抽取的方式,展現了在原型之上的主體所能把握的意象世界。如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遺址出土的那件著名的玉龍,人稱是一種摹擬幻想中的神靈形象,但是摹擬也好、幻想也好,其形象的基調當來自現實生活,或者以其一部分而感悟出另一部分,應該說這種碧玉勾龍的藍本源於蛇形,並由此而引申出來的。

    原始人在藝術的創造行為中,明顯地以主觀意象把體現動機的形象放大。像紅山文化獸形玉  就具有這種共同的特徵:在這類玉獸造型中,由整個形象突出其頭部,再由頭部有意識地放大眼睛,使獸的彎曲的軀體部位明顯處於附庸狀態,而這種頭部碩大的表現,一方面說明原始人對這種獸物產生某種原始崇拜,另一方面則可以看出製作者完全是為了使事物原型的特徵獲得價值,從而成為主觀意象中具有規律性的東西。

    另外,在原始人運用形象把握世界的過程中,客體的刺激是不間斷的,只要人的生活在延續,他的視覺和心理就會主動地去探尋這種刺激,甚至去追求這種刺激,這就是與形象記憶力並存互補的形象模仿力。不過原始人模仿出的形象並不是客觀世界全部細節的再現,而是概括對象的基本特徵和重要的細節部分,比如紅山文化出土的玉魚、玉鷹等,都是原始人根據客觀對象的基本造型和動作姿態而進行的模仿形象的創造。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收藏有一件勾雲鳥形玉珮,玉呈黃綠色,片狀雕,形似一鳳鳥,長尾上卷,灑脫飄逸,但它具有更多的抽像性;整個觀察,又若飄動的浮雲,結構奇特,造型別緻。這種抽像性的圖式表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把抽像意識作為一種積極的造型心理和姿態融入到形象的創造領域,其中不管是簡單的刻劃和簡陋的點線組合都被嚴密地組織過了,才形成這種原始的抽像形象。從嚴格意義上講,所有我們現在見到的原始玉器圖式或造型,首先是在獲取原型的基礎上,反覆過濾和篩選後,再經抽像意識的滲透而形成的。

    除了抽像圖式外,原始玉器中還有一類屬於變形形象的作品。像紅山文化鷹形玉珮通體似呈一塊方玉,頭部的隆起已不再明顯,只是微微聳出表示一種意思,鷹尾、爪及胸部的刻畫痕跡亦已蕩然無存,具有較大的抽像性。但是製作者為了不放棄刻劃對象的最基本特徵,比較形象地勾勒出鷹的展翅狀態,以表現出一種模仿的痕跡。
返回列表